便民今日关注

“中国人的膳食宝典”更新 控糖减糖“一生推”

2022-05-12 18:37:40 来源:河北新闻网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“中国人的膳食宝典”更新了!

4月26日,中国营养学会发布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(以下简称膳食指南)。自1989年首次发布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以来,我国先后于1997年、2007年、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,在不同时期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、预防慢性病等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最新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在2016年6条“核心推荐”的基础上变为8条“膳食准则”,增加了“会烹会选,会看标签”与“规律进餐,足量饮水”。“控糖”作为之前强调的一项平衡膳食准则,不仅被保留,更在八大基本准则中有了进一步阐述。

“全民控糖”时代已经来临,合理减糖,这些知识你有必要知道——

控糖减糖势在必行

摄入过多糖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,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肥胖、龋齿、皮肤老化,都与糖的摄入过多有关。其中,含糖饮料更是首当其冲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膳食指南里特别强调,控糖要从减少含糖饮料摄入做起。其中公布的一项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6—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19.0%,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已超50%。含糖饮料或许就是不知不觉喝下去的“热量”,易造成游离糖(即食品和饮料在食品加工时加入的糖类)摄入过量。

国外同样存在这一现象。仅在2012年度,美国就有70.2万余例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相关的死亡,其中已被证明10.8%的冠心病死亡及14.8%的糖尿病死亡与含糖饮料相关。

人体每天摄入多少糖分才算健康呢?膳食指南中指出,“每天不超50g,最好控制在25g以下”,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糖摄入量一致。2019年,我国出台的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-2030年)》中同样提到,提倡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。

对比上述要求,在我们平时常见的含糖饮料中,一听330毫升的饮料,含糖量就达到28克,已然超过人体日均摄入量指标。因此,控糖减糖,势必要从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开始。随着“Z世代”成为我国消费主力人群,国内控糖意识正在被逐渐唤醒。

“代糖”的前世今生

当然,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,也无需谈“糖”色变,完全与“甜蜜”绝缘。毕竟甜味会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,为我们带来加倍的快乐。

如今,越来越多的“代糖”食品上市,其特点是不加糖(如白糖、砂糖、蔗糖、葡萄糖等),而以甜味剂代替,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甜度不变,且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,让“鱼与熊掌”兼得。包括无糖饮料在内的“代糖”食品,也成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群体的一种选择。

那么,何谓“代糖”食品,是不是“智商税”呢?

代糖的历史其实可追溯到上上个世纪,主要分为人工代糖、功能性糖醇和天然代糖三种。人工代糖在自然界不存在,通过化学反应合成;功能性糖醇在自然界存在但含量稀少,需要以人工合成方式制得;天然代糖则是通过天然植物提取得到。

人工代糖经过了六轮的更新迭代。从1879 年由美国化学家发现的第一代甜味剂糖精钠,到1993年由法国科学家发明的第六代纽甜,人工代糖不断在往安全、味纯方向演变。目前,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新一代人工合成代糖性质相对更优,其中,三氯蔗糖是以蔗糖为原料所生产,相较阿斯巴甜等产品带有一定“天然”属性,并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、稳定性,口味与蔗糖相近,市场接受度更高。

功能性糖醇是一种醇类物质,通常以玉米淀粉、蔗糖等自然产物为原料制成,稳定性高、口味纯正,但甜度偏低。目前主流的功能性糖醇中,赤藓糖醇是发展最快的代糖品种。

天然代糖通常具备较高的甜度,所含热量较低,但口味、稳定性方面有所欠缺,在应用上存在一定限制,更多用于药业。相对而言,甜菊糖苷在稳定性、安全性等各方面综合表现优良,但由于其有苦涩后味,需与其他代糖复配使用以提升口感。

“代糖”食品安全可信赖

近日,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陈伟在一次减糖高层研讨会上指出,目前市面上的代糖产品,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产品,只要是在国家审批的添加剂名单内并符合添加量要求的,都应该是安全的。

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室副主任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方海琴也表示,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(代糖)产品都是经过严格风险评估的,目前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20种左右,如阿斯巴甜、安赛蜜、三氯蔗糖、赤藓糖醇和甜菊糖苷等,都有长期安全使用的历史。因此,按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。

《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(2021)》(以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中提到,2019年以前,国内的代糖之战更多集中在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与安赛蜜身上;而今,三氯蔗糖与赤藓糖醇异军突起。其中,赤藓糖醇以天然、零热值、不参与血糖代谢、较高耐受量及酸热性能稳定等特点,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,产品销售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。

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的多元醇类甜味剂,口味与蔗糖相似,甜度是蔗糖的70%~80%,作为一种天然物质,广泛存在于真菌类(如海藻、蘑菇等)、水果(如甜瓜、葡萄等)以及各类发酵食品中(如葡萄酒、酱油等)。由于人体缺乏代谢赤藓糖醇的酶系,进入血液中的赤藓糖醇不能被消化降解,只能透过肾从尿液中排出体外,这种独特的代谢特征决定了赤藓糖醇低热值的特性。同时,其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或很少依赖胰岛素,所以对糖代谢没有影响,对糖尿病人是安全的。加上口腔中的细菌特别是金黄链球菌不能利用和发酵赤藓糖醇,所以不会引起口腔牙齿表面pH值下降产生牙斑,从而避免产生龋齿。

目前,赤藓糖醇不但成为代糖品类中的翘楚,而且对企业增加营收大有裨益。《白皮书》中显示,使用赤藓糖醇的主要企业,如元气森林,2020年的营收增长率是309%,约3倍的营收增长率也反映出消费者对无糖饮料的认可。

而早在2009年,上市公司保龄宝(002286)就曾发布公告称,拟投资8600万元对原年产1000 吨赤藓糖醇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,改造后该项目年产赤藓糖醇将达到4000吨;业内专家表示,赤藓糖醇用途广泛,适用群体庞大,未来市场前景广阔,公司积极扩大赤藓糖醇产能,旨在抢占未来功能糖市场制高点。来自赤藓糖醇全球龙头企业三元生物(301206)的一份研报中显示,赤藓糖醇+高倍甜度代糖的复配糖兼顾了减糖和口感,是目前对于蔗糖的最佳替代形式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也曾公开表示,饮料行业用甜味剂取代糖将是一种趋势,其中,赤藓糖醇更高档、也更安全。应用赤藓糖醇不仅是饮食控糖的“安全方案”,也是食品生产与消费的进步方向。

无糖饮料虽好 也别“贪杯”

与含糖饮料相比,无糖饮料是不错的替代品,但并不代表无糖饮料可以“无限畅饮”。夏日来临,想喝点有味道的冰镇水,不妨选择无糖饮料;如果单纯想解喝,最好的选择还是白开水。

记住,代糖不是减肥药,不要把减肥的希望寄托在无糖饮料上。控糖减糖只是一方面,整体减少能量摄入,通过运动提高新陈代谢才是关键。

另外,很多人会认为,“反正无糖饮料不含糖,那就多吃两块蛋糕吧!”这种补偿心理,往往在无形中增加糖的整体摄入量,需要警惕。

最后,膳食指南中还特别更新了一条基本准则——“会烹会选,会看标签”。建议在购买饮料时,多看两眼外包装上的《营养成分表》,选择更加优质的产品,把喝下肚的东西整得明明白白,也将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。

责任编辑:孙明霞

相关新闻:

电子报

凡注有“河北新闻网”电头或标明“来源:河北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(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)。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链接、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