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民>>焦点图

塞罕坝:构筑京津生态屏障(组图)

2017-07-17 09:33:48 来源:新华社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塞罕坝机械林场(7月15日摄)。

    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坝,曾是“飞鸟无栖树、黄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秃岭。塞罕坝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,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,为京津构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绿色长城”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功范例。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

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(7月12日摄)。

    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坝,曾是“飞鸟无栖树、黄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秃岭。塞罕坝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,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,为京津构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绿色长城”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功范例。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

塞罕坝机械林场(7月11日摄)。

    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坝,曾是“飞鸟无栖树、黄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秃岭。塞罕坝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,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,为京津构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绿色长城”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功范例。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

游客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游玩(7月11日摄)。

    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坝,曾是“飞鸟无栖树、黄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秃岭。塞罕坝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,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,为京津构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绿色长城”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功范例。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

游客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游玩(7月11日摄)。

    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坝,曾是“飞鸟无栖树、黄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秃岭。塞罕坝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,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,为京津构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绿色长城”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功范例。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

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(2014年5月13日摄)。

    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坝,曾是“飞鸟无栖树、黄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秃岭。塞罕坝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,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,为京津构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绿色长城”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功范例。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

责任编辑:李为华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
相关新闻

电子报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